“来个‘驴肉火烧’。”
“好嘞,您稍等。”店员手持刀具,对着蓬松的“驴肉”切几下,随即将其夹进毛茸茸的“火烧”里,再装进纸袋。店员把新鲜出炉的“驴肉火烧”递给顾客,还不忘贴心叮嘱:“趁热吃,小心烫。”
这样的场景可不是发生在驴肉火烧店,而是在保定市西大街的瞻岳文创店。
游直隶古城,逛烟火老街。这个国庆假期,“直隶第一街”西大街又一次凭实力圈粉。10月2日,放假从外地回到保定的陈思静迫不及待地到西大街逛一逛。
“驴火还能这样玩儿,真有趣。”陈思静看着店员递过来的“Jelly驴”毛绒玩具兴奋不已。
环顾四周,好玩又有梗的远不止于此:驴火冰箱贴、驴火抱枕、驴火解压捏捏乐……从饰品、家居用品到工艺品,琳琅满目的驴火文创商品摆满展柜,让人情绪价值拉满。
瞻岳文创店主理人张倩介绍,从文创店步行5分钟就是中华老字号“驴肉曹”。他们开发了“驴火七件套”,将驴火元素创新演绎,打造成城市文化符号,让游客把保定记忆打包带走。
这边有可切的驴火文创,那边有可饮的驴火拿铁。
展开剩余72%转过街角,翡冷翠咖啡店内,传统盖碗茶杯盛装着香甜拿铁,酥脆的驴肉火烧浸泡其中,中西混搭的吃法创造出全新味道,一杯驴火拿铁让前来尝鲜的游客直呼神奇。
老字号与潮牌店比邻而居,历史底蕴与时尚潮流和谐共鸣。走在西大街上,处处能感受到传承与创新交织、古韵与新风融合。
西大街始建于宋,鼎盛于清,曾是保定最繁华的街道,也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具有明清、民国时期建筑风貌的商业文化街,但因年久失修、业态杂乱而一度萧条。为了恢复西大街的繁华盛景,4年前,保定启动古城保护更新项目。
“美食当先锋、文化为根基,有思念、有味道、有故事,成为这个老街区的魅力所在。”保定古城保护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经理龙涛说。
如今的西大街,被精心划分为直隶文化体验区、非遗老字号文化体验区、商业配套服务区三大功能区,聚集了130家商户入驻。悠久的古城文化与繁华的商旅业态完美融合,西大街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,吸引众多游客消费打卡。
国庆假期到保定游玩,北京游客赵婧入住了西大街新近开业的定窑文化民宿。最近,这里天天客满。为了等到空房,赵婧特意将自己的行程推迟了一天。
推开院门,定窑文化气息扑面而来,青砖影壁上“定窑如院”四个字古朴雅致。往里走,一条甬道两侧是青砖砌墙的客房,门牌别出心裁采用了“孩儿枕”、梅瓶等定瓷经典造型。客房内,赵婧更是与定瓷来了次亲密接触:桌上摆放着温润的定瓷茶具,榻旁放着供体验的定瓷“孩儿枕”。
“您如果有兴趣,还可以到隔壁的定窑博物馆亲手制作定瓷。”服务员热情推介,游客也能到“定窑语茶”饮品店,体验捧着定瓷茶盏,细品慢熬的宋代茶饮。
定瓷+民宿、定瓷+研学、定瓷+茶饮……在这里,古老的非遗技艺以多样姿态融入生活场景,激发了人们体验定窑文化的热情。陈氏定窑西大街项目负责人王泽政说,自开业以来,民宿经常客满,博物馆迎来不少亲子家庭,饮品店成了年轻人的打卡点。
往东走,便来到高阳柔软市集。放眼市集展架,植物印染的毛巾清新雅致,永亮的毛巾会“唱曲儿”,柏立信冷感被摸上去像云朵一般……高阳县近30家规上企业拿出了“压箱底”的宝贝,把“中国纺织之乡”的柔软,融进了这个老街区里。
有时,非遗师傅还会来到这里展示高阳土布草木染技艺。纤指捻转,将素色布料扎成莲花骨朵,浸入染料里,手帕展开的瞬间犹如花朵绽放,非遗展演引来游客争相体验。
今年1月,高阳县精心打造的柔软市集正式入驻西大街,集中展示毛巾、浴巾、浴袍、床上用品等600余种“高阳优品”,为游客提供沉浸式购物消费场景。今年4月,“高阳毛巾”区域品牌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。
随便走进一家街边小店,都可以买到网红美食保定冰柿;“吾心仁生”店铺里,安国药膳飘着药香……文商旅深度融合,让县域优品走进更广阔的市场。
一个老街区,装下了太多惊喜。
老味道的坚守里藏着新意,非遗传承里裹着潮流,连空气里都飘着老保定与新花样碰撞的香气。今年初,西大街入选了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。据统计,今年截至10月5日,西大街总客流量已突破785万人次,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寻找老味道,也来看古城新风貌。(记者贾楠、宋平)
发布于:北京市美港通证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