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社会的警告一次比一次严厉,可以色列的炮火却越打越猛。就在7月21日,来自英国、法国、加拿大、日本、澳大利亚等25国的外交部长罕见联合发声,强烈要求以巴冲突“立即、无条件、永久停火”。但面对这份措辞罕见强硬的声明,以色列的回应只有四个字:坚决拒绝。
这份外交声明中并没有出现美国的名字,这也让外界不禁猜测:难道连美国都无法再“约束”这个昔日最听话的盟友了吗?
没有美国的联合声明,分量打了折
这份由英国政府率先发布的声明,不仅数量上集结了大量西方盟友,在内容上也罕见“放狠话”。声明直接点名以色列正在推行的三项争议政策:以饥饿手段作为战争武器、暗中策划将巴勒斯坦平民强行迁往埃及西奈半岛、以及系统性封锁伤亡画面、掩盖平民死伤的手段,均被指控已构成“不可接受的人道危机”。
就在声明发布前夕,加沙一处物资分发点发生惨剧:以军对聚集领取援助的民众开火,造成85人当场身亡,其中包括大量妇女与老人。军方回应称是“为排除威胁”,但事实是,早已不堪重负的人道局势,已经超出了任何“反恐”借口所能解释的范围。
在这份声明签字国中,不乏传统意义上的亲以色列盟友,如澳大利亚、比利时、加拿大等。这意味着,以色列在国际舞台上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。但缺少了美国的身影,这份声明的影响力也瞬间“缩水”。尤其是在以色列决策圈看来,如果没有“老大哥”点头,其他国家的声音充其量就是“道德劝说”。
然而,问题在于,美国真的还能管得住以色列吗?
白宫也快“忍不住了”
美国新闻网站Axios日前披露了一则意味深长的内幕消息。白宫方面承认,虽然特朗普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保持着“良好的工作关系”,两人通话频繁,但加沙教堂与叙利亚总统府遭空袭事件让特朗普“措手不及”。
一名白宫官员毫不掩饰地向媒体透露:“比比(内塔尼亚胡)简直像疯了一样,到处轰炸。他的行动已经开始影响到特朗普的一些战略部署。”
虽然美方依旧在公开场合表达对以色列的支持,但这种“兄弟情”似乎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。从空袭叙利亚总统府,到轰炸教堂,再到连续不断的平民伤亡,内塔尼亚胡一次次地在挑战盟友的容忍极限。
“几乎每天都有新麻烦,他到底想干嘛?”一位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的吐槽,道出了白宫越来越深的无奈。
当“战略伙伴”变成了“战略负担”,华盛顿还能忍多久,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。
“突发中毒”:又一出政治大戏?
就在外界对加沙局势一片哗然之际,以色列总理官邸7月20日传出一则离奇消息:内塔尼亚胡“因食物变质导致身体不适”,缺席原定当天举行的内阁会议。
这则通报的时间点格外“巧妙”。因为,就在消息公布前不久,内塔尼亚胡的律师还在法庭上斩钉截铁地表示,“总理身体完全健康,具备出庭能力”。
实际上,细看这位以色列总理的“健康纪录”,简直堪称“医学奇迹”。2023年听证会前夜突发心脏异常,紧急植入起搏器;2024年庭审当天突传前列腺手术需恢复;2025年6月宣判日,突然“国家安全紧急事件”需请假;这次则是“误食不洁食物”。
对此,《国土报》讽刺道:“世界上能精准‘预约生病时间’的人,恐怕只有我们的总理了。”
众所周知,内塔尼亚胡正在面对数项严重贪腐指控,若最终被判有罪,可能面临十年左右监禁。在司法程序面前,这位政坛“老狐狸”显然不会坐以待毙。
疯狂踩线,是为了活下去
内塔尼亚胡深知,若要保住自由、保住权力,就必须创造一个“不能换将”的国家局势。
对内,他不断拖延庭审,以“生病”“危机”等各种理由规避出庭;同时加紧拉拢极右翼政党,为自己续命争取更多政治资本。
对外,他频繁制造地缘冲突,推动局势不断升级。因为一旦国家进入“战争状态”,司法程序往往被迫让位于“国家安全”,开庭、宣判都可以无限期延期。
这种将国家命运捆绑在个人安危上的策略,也许能一时得逞,但当全国陷入动荡、国际社会愤怒加剧,连美国都无法再兜底的时候,问题就不再是“内塔尼亚胡还剩几张牌”,而是“以色列还能走多远”。
如今的局势正是最危险的时候:当一个领导人愿意为私利不惜引燃战火、无视国际共识、挑战盟友底线,整个国家的未来也在被一步步拖向不可预测的深渊。内塔尼亚胡或许还能拖,但他拖得住审判,未必拖得住风暴。
美港通证券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